close

Split_2017_Poster.jpg

首先開始的第一篇就從開啟主題這天所看的電影講起吧

這部電影是2016年首映並在2017年1月正式上映的驚悚心理探討電影

名叫 Split(台譯:分裂)

由奈沙馬蘭導演所監製編導的

內容主要描述一名擁有多重人格(DID)的人綁架了三名少女的一段故事

由詹姆斯麥艾維所飾演的主角不得不說演技炒雞棒的

有別於過去既定X教授的形象

一口氣演技大爆發

將主角凱文的多重人格表現的非常好

並且在不同人格間的轉換拿捏得恰到好處

其實對於許多演員來說,這類多重人格的演繹上無疑是一大挑戰

至於要怎麼演?能怎麼演?就得考驗演員本身對這些不同人格間的理解

至少我看起來麥艾維表現的是可圈可點的

 

另外這部電影在總體來說主要角色真的不多

除了擁有多重人格的主角以及另外三名被綁架的少女,還有一名心理醫師

其他的,都是出場不多的腳色

因此就整體來說除了幾個演員能夠明確且務實的演出自己的角色外(當然主角一人演了24個角色)

引人注意的劇情也非常重要

劇情部分其實很快就進入狀況

基本上會來看這部電影的觀眾多半都有基本的認知

明白這部探討的內容與心靈層面或是多重人格有關

所以劇情不拖,蠻快就講重點了

其中有幾個重點提記一下,這與劇情合理性有很大的關係

1.不同人格間的差異度極大,而且差異不僅僅拘限在心理層面,甚至會更進一步影響到生理

設定上來說有可能24個人格間只有一個人罹患某項疾病,而該疾病只會出現在特定人格出現時

例如只有特定的人格有糖尿病或是高血脂等等,而這項生理/病理表徵只會出現在該人格得到主導時

2.不同人格間的轉換由特定的人格進行控制

劇情上來說,人格在轉換時並非隨意的

他們僅有部分的人格擁有主導的權力,可以主導哪個人格獲得主導權(即片中所說的"光")

而有部分的人格因為具有偏差行為而是被禁止獲得主導的

然而主導的掌控權是會因為特定外在因素的影響而有所改變的(就不爆雷了)

3.多重人格的發生非偶然

心靈分裂並非偶然

往往是受到某些外在因素的影響造就而成的

相對於普世大眾認為的"正常"造就健全的發展

劇中的心理醫師認為分裂的因往往來自於幼年期的衝擊或是受到的反覆虐待有關

這種經驗分享也直接影響了本劇結局的發展

4.第24個人格的出現並非想像

海報上都寫了原本只有23個人格,後來又發展出第24個

至於這第24個人格發展的理由與形象

也會在電影中提到,這裡同樣不明顯爆雷

反正只能說這第24個人格是一種累積而形象化的

 

電影前半段透出些許驚悚的部分

畢竟節奏明快,雖有伏筆或是細節暗藏

但多半只需有個印象就可,不會大幅影響對結局的認知

例如敘述女主角因狩獵養成的觀察入微的能力

也讓他能夠在一開始教導夥伴如何保護自己

或是女主角過去曾經面對的傷害等等的

而在進入高潮以後,我本人還在電影院落淚

深深為受多重人格所苦的人感到難過

也就由此與另一部同樣敘述多重人格

但是不同的是人格遭到扼殺的電影"致命ID"做一個聯想

不同人格是否可以隨意扼殺將它消滅掉?

抑或者如"分裂"中的心理醫師採取的放任方式

任其發展,恣意分裂?

雖然我的工作有不少機會可以接觸到這類人士

但實際上採取的手段和作為

究竟對他們造成的影響是什麼

坦白講我也不能確定?

是否在我將看起來能"治好他"的東西交付到他手上的同時

也宣告著某個曾經存在的美好一併凋落?

如果對於懸疑驚悚或是探討人格心靈類型主題有興趣的人

真的推薦可以去看一下喔

 

喔對了,這部還有"驚心動魄"的老布登場喔

 

預告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DslhzX4iWM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分裂 多重人格 DID
    全站熱搜

    KMIT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